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網2019年12月11日消息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每年11月的首個星期四為“反對校園暴力和欺淩國際日”。UNESCO強調任何形式的校園暴力行為都是對青少年受教育權利和健康生活的侵害,呼籲各方共同采取措施🪃、加強合作,反對和消除校園暴力、欺淩、網絡暴力等行為。
UNESCO教育助理總幹事斯特凡尼婭·賈尼尼(StefaniaGiannini)表示⏳🛬:“確立‘反對校園暴力和欺淩國際日’,意味著我們在預防和消除校園暴力和欺淩😁,以及網絡暴力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我們需要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共同合作👦🏽、數據支撐,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現在需要動員各方的力量,共同抵製不斷發生的校園暴力。”
獲得校園安全和人身平安是大家共同的願望🌤。然而近年來,不斷在各地學校發生的校園暴力一次又一次將校園欺淩事件推上熱點話題,得到了眾多媒體的關註🕥。那麽,對於校園欺淩,我們是否真的無能為力?我們該如何正確應對校園欺淩事件呢?
一、
什麽是校園欺淩
校園欺淩是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暴力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僻靜處。發生在學校校園🕷、學生上學或放學以及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淩(暴力)。
二、
校園欺淩的主要表現
① 肢體欺淩
推撞、拳打腳踢以及搶奪財物等👩🏿🎓。這是容易察覺欺淩形式🌡♣︎。
② 言語欺淩
當眾嘲笑、辱罵以及替別人取侮辱性綽號等。貶義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這些是不容易察覺的欺淩形式🤸🏿♀️👷🏿♂️。
③ 社交欺淩。
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邊沒有朋友等🏃🏻😕。這是不容易察覺的欺淩形式。
④ 網絡欺淩🏊🏿。
在網絡發表對受害者不利的網絡言論、曝光隱私以及對受害者的照片進行惡搞等🚃🚍。這是容易察覺欺淩形式。
近期上映的一部電影《年少的你》,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3分。這部作品反映出了校園暴力給人們帶來的傷害,亦反映出在懲治校園暴力者時往往缺少證據、校園欺淩對人內心的傷害巨大等現實問題。該片把校園霸淩問題帶入了公眾視野👳🏽♀️,同時也很好地詮釋了我們該如何預防校園欺淩,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